联系我们

电话:0755-86168883
邮箱:egov@egovcloud.c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七道深圳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楼A栋10楼整层

首页 >新闻动态

为社区建设插上智慧的翅膀

2017-04-17


智慧社区是信息化时代下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最新形态,涵盖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等诸多方面。在前不久,民政部举办的智慧社区建设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腾讯、浪潮、中兴等企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上海、苏州等地部分民政工作者,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报特整理、摘编了部分观点,供读者借鉴思考。

专家建言

“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连樟文

社区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条块分割状况,利用覆盖整个城区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向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社区信息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息化的微观基础,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相对条条业务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概念。这就要求建设立足街道、面向社区、整合资源、规范事务处置流程,利用网格化、流程化、精细化和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闭环,通过“条块结合一网考,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促进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向信息化变革,推动管理工作从粗放式、单一式、运动式向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转变。

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最大限度集成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受理窗口,推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推进基础证照的信息多元采集、互通共享、多方利用;构建实体受理窗口、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的多样化服务格局,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社区管理、服务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是大势所趋。要利用生态链的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整体构建,解决各管一段的跨部门、跨层级协同问题。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解决好前一公里(科学决策、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后一公里(街道社区的基层管理、服务)的问题。

如何将新信息技术应用到智慧社区建设

王志良

智慧社区有两个核心内容:信息惠民和社区政务,其中社区政务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节点,信息惠民包括养老、社保、社会稳定等事务。推动智慧社区逐步形成,有两种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社区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

智慧社区建设遇到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智慧社区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主要社区;智慧社区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规划缺乏;缺乏适应智慧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人才。当前社区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实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健全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划分社区管理网格为基础,以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为重点,理顺社区内外关系,探索多元共生的社区管理体制。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有: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建设;要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要协调好社区内外关系。

智慧社区的建设思路,实际上是在探讨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服务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实际上是“互联网+”如何推进、如何创新的问题。建议成立民政部主导的智慧社区创新推进联盟,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基本原则,建立互联网思维的共享众创的思想,采用PPP模式,汇聚专家智库、建设企业、基层社区工作者,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理清智慧社区的总体建设思路,探讨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服务管理相结合,贯彻党的指示;体现国家意志,促进执行民政部文件,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现代化。

如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智慧社区建设之中,是一个重要内容和长期目标。未来的研究内容,可以围绕智能家居与科技养老两大主题,继续深入研究,提升技术实力和扩大应用;遵循居家-环境-社区这一主线,落实智能家居与科技养老的应用场合;研发实用化的智慧社区技术,为支撑智慧城市社区典型模范,支撑民政部智慧社区典型模范而努力。

实现居民生活智慧化是智慧社区运行的轴心

张 雷

智慧社区建设应实现社区居民办理政务事项的智慧化服务响应,做好居民自治的智慧化平台建设,利用市场手段整合智慧资源参与社区服务,对现有社区公共设施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的要点包括三个方面:强化“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把社区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要素融入智慧社区建设,体现出个性和特色;聚焦社区存在和潜在的问题,以“问题导向”专注社区治理与服务,实现社区问题的可感知、可调控;智慧社区建设必须与智慧城市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

通过“互联网+社区”或者“社区+互联网”,展开社区智慧建设平台。社区里的所有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静态和动态信息汇入一个庞大的社区综合信息库,利用数据分析助力社区建设。一张智慧卡可以使居民在社区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可在一个平台完成。结合物联网技术,社区公共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响应。

实现技术与服务功能的无缝链接与整合是关键。智慧社区建设由多种具有不同利益追求和行为方式的主体共同开展。智慧社区各系统运行的和谐与健康发展,依赖于各行为主体各得其所、有效合作。智慧社区建设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服务功能的无缝链接与整合。

地方实践

沈阳市: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辽宁省沈阳市民政局副局长  刘 文

智慧社区建设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智慧社区建设具有综合性和全局性。智慧社区建设须与实施创新驱动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充分的可拓展性。辽宁省沈阳市以“惠民、兴业、善政”为总目标,建成了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市、区县、街道、社区),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一方面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和便民服务终端建设。另一方面,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在实践中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沈阳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管理局。

着力整体推进。成立了由市民政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网信办组成的智慧社区联合办公室。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集约化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注重有效利用已有资源。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注重集约利用的导向,对一些已有的成熟模式或较为完善的应用尽量予以保留。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新要求予以扩充和优化,不是全部“推倒重来”。

从战略上注重可持续发展。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开发、运营的模式。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开放社区数据资源、环境资源。政府在其中承担“主导”和“监管”职责。

青岛市市北区:打造“互联社区”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民政局局长  张 平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自2014年以来,针对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和各类社区治理难题,以社区(或居民小区)为基本单位,全面推动“互联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在服务保障民生、加强社区协商、畅通诉求渠道、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新路径,促进了“互联网+”与社区建设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满意度的双提升。青岛市市北区打造“互联社区”取得了初步成效。

民主化的协商形式更加拓展。在区层面,依托“互联社区”,每年开展一次“居委会主任在线访谈”活动,收集问题,为居民办实事。在街道社区层面,定期组织居民在线投票和网上谈论活动,实现了社区事务在网上的共享、共议、共治。

多元化的治理参与更加广泛。“互联社区”为居委会与辖区居民之间搭建起了一个全时域、多形式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加关注的方式,将更多的居民联通起来。台东街道的“互联台东”微信平台已连接了8086户辖区居民,占总户数的45%。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每天有2000余人活跃在“天天我都在”微社区上。 解决了社区参与受众面小、形式单一、且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此外,还通过“公益月”、邻居节、便民大集等公益活动与“互联社区”有效衔接,将更多的居民联动起来,居民回归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普惠化的社区服务更加精准。“互联社区”运营团队作为各类服务组织和资源的整合者,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和项目引进社区、送进家庭,有效解决了社区服务能力有限、资源不多的问题。社区e家养老院通过手机终端,对服务人员何时到位、服务时长、服务质量和人员态度等做到时时掌控。活跃在社区的各类社会组织500余家,为社区居民提供配餐、代购、洗衣等20余大类、100余项的专业化服务。

亲民化的管理决策更加高效。在社区宣传发动上,自下而上转达,传播快速且高效透明。 在公共事务决策上,通过“互联社区”的大数据应用,为居、街、区要办的实事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实践“互联网+”   为智慧社区助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  何 雯

苏州工业园区将社区建设作为激发社会活力的根本途径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创新路径,创新实践“互联网+”模式,通过打造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构建了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为苏州工业园区社区治理智慧助力。

工业园区在建设思路中融入智慧园区框架,依托先进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建立的人口库、法人库和地理信息库“三库”与政务通、居民通和企业通“三通”实现17个业务应用对接,多部门对这些信息可查、可看、可用、可管,方便企业在同一门户内申办不同业务。其中,人口库已包括110万常住人口信息,法人库包含了5万家企业数据,这些数据积累为园区实现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打造“互联网+”的审批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深度梳理业务,制定服务规范,借助信息化、标准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实时监督,达到政务服务的高效智能。设定标准,统一规范。线上线下“同一事项、同一标准”,无差异、均等化的社区服务。网上办理,流程再造。对于社工而言,借助统一政务办理界面实现业务办理及进度通知,并一次性告知居民所需补充材料。进行信息公开,并且全程留痕。信息化的落脚点是要提升服务、惠及居民。园区智慧社区简化优化办事流程,一网式、全科式、全天候,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提供渠道多样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政务协同高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作为园区首个跨部门、跨机构、跨层级建设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人员、系统、数据、业务“四大整合”,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一体化运行。

强化平台运行保障,建立长效系统机制。智慧社区平台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破“旧”立“新”,从而构建现代、完整、高效、标准的“智慧服务体系”。建立了政务服务事项准入机制、工作站服务标准化机制、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机制、信息平台考核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