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55-86168883
邮箱:egov@egovcloud.c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七道深圳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楼A栋10楼整层
2016年7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联合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第六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0多个国家机关部委;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北、江苏、黑龙江、贵州、安徽、内蒙古等近20个省市区地方政府;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金融租赁公司、华为公司、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30多家社会组织和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30多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浪网等10多家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约30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
论坛以“创新社会治理,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设立“新发展理念与创新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传承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社会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五个分论坛。
在分论坛五“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多位专家教授以及企业代表针对分论坛主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圳市永兴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连樟文受邀作为点评专家参与了论坛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大数据思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教授从资本主义批判的角度思考大数据。他指出,在目前这个身份匿名化、归属多元化、精神非民族化的时代,由于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不同而造成了对于数据的垄断,形成数据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反抗垄断,出现了诸如阿桑奇、斯诺登等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客群体,但他们采取的反抗行为具有破坏性,我们需要做的是创新大数据思维,引导公众把反对的意见有序地表达出来。
北京市社工委研究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唐志华指出,大数据越来越多的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需要大数据的参与,也需要大数据的管理和治理的理念。在具体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排除假象,得到社会的客观现状。
华为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结合深圳的“织网”工程、贵阳的“社会和云”项目、纽约的“311”市民服务热线等案例,介绍了国内外先进政府部门在信息化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做法。他认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提升政府效能,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助力科学决策,从而实现全民参与,促进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
电子政务云计算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连樟文认为,目前大数据还没有形成产业,而是处在其初级阶段,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对于社会治理的影响,主要不体现在技术层面,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领域的思维方式。政府工作人员要强化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管理的思维。
大数据的应用与挑战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吴正认为,在应用层面,大数据具有庞大、快速、多样的特点,目前,国外在人口研究中已出现了对于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在挑战层面,大数据面临着无法控制变量且数据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所以,很难利用大数据得出可靠的结论。他还指出,中国在大数据领域进步很快,不过尚未在人口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应用的前景非常可观。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教授介绍了大数据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他认为,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卫星小型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得以利用海量的卫星数据对环境实施监测。综合运用科技手段与社会手段,全方位提升环境监测的能力,有助于解决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由环境引起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