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55-86168883
邮箱:egov@egovcloud.cn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七道深圳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楼A栋10楼整层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幼儿园学位2万个,高中学位5700个
●公立医院新增病床5600张,预约挂号社康服务可用APP
●“菜篮子”农产品可扫二维码溯源
●青年驿站为200名高校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
●向社会开放300所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馆
昨天从市政府办公厅获悉,2015年市政府民生“菜单”已经开出,将着力办好118项民生实事。这份民生“菜单”为近年来最长且“硬菜”很多。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5万亿元、去年地方财收增长20%的深圳,为了兑现“将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的承诺也是蛮拼的。
经梳理发现,今年的118项民生实事大致分为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交通出行、公共服务、城市环境、社区服务和行政服务十大类事项,其中涵盖劳动、就业、住房、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类民生事项最多,达到了19项;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公共安全类项目排在第二位达到17项;并列排在第三位的是医疗卫生和社区服务项目,各为14项,这与深圳近年来更加注重弥补医疗卫生“短板”,今年提出更多做好市民身边的“小民生、微民生”的工作思路十分吻合。
教育:新增学位更多向原特区外倾斜
2015年的教育菜单有9项: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0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新增普通高中学位5700个;新增幼儿园学位2万个,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00所;春季学期购买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约6.5万个;新增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10个,提供1000个实训岗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列的教育事项中明确提出了教育资源向原特区外倾斜的要求,如新增义务教育学位、普通高中学位和幼儿园学位分别有60%、68%、85%位于原特区外。
市第十、第十一高级中学以及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部等一批学校正在加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上园主体结构、下园本科生书院主体结构完成80%。
此外,教育工作者将享更多福利:全年向约1.3万名民办中小学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按照每人每年1300元的标准,统筹组织民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培训,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组织基础教育“名师工程”的当选名师为1万名以上中小学教师开展业务培训,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医疗卫生:预约挂号、社康服务将有APP
在医疗卫生事项中,今年多所新改扩建医院继续加紧建设,全市公立医院新增病床将达到5600张。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将正式运营, 3~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在院开展诊疗服务;建成市属医院远程医学平台,与解放军301医院等知名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教学和学术交流关系;引进10个专科排名在全国前10位的医学团队来深工作。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优化预约诊疗流程,推广挂号费及诊金院外支付。推出“深圳预约挂号”APP,为市民提供手机预约诊疗、小额支付和以电邮投递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预约功能覆盖全市80%以上公立医院。
社康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全市社康中心完成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基本药物配备范围扩大到国家(省)基本药品(增补)目录全部798个品种。每周至少四个半天,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专家在社康中心坐诊。推出“深圳社康”APP,提供居民网上健康管理等服务。社康中心诊疗服务量占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37%以上。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来深工作,深圳将向他们派发“红包”: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生活补助标准,本科学员每人每月6000元、硕士学员每人每月7000元、博士学员每人每月8500元。
更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将在医疗卫生领域推行:新建新生儿等4个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制订统一的疾病诊疗标准、规范诊疗流程;在市属医院实施护理品质提升计划,启动100个护理质量提升项目,改善市民就医体验;全市17家三级公立医院检验检查结果实现互认。
深圳居民将享更多医疗卫生福利:运用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免费提供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前地中海贫血筛查防控,免费向孕前地中海贫血初步筛查结果均为阳性的夫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在全市100所小学开展适龄(二年级)学生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等。
社会保障:新建“青年驿站”,开展“幸福老人”计划
在今年的劳动、就业、住房、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中,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培养成为一个亮点:政府购买服务与募集社会资源相结合,新建2家“青年驿站”,共为来深应届高校毕业生安排约200张7天免费住宿床位,并提供信息咨询、工作岗位推荐、职业规划等就业支持服务;实施“展翅计划”,面向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提供2000个暑期在深实习、见习岗位。
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提升劳动人口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按每人100元的标准,资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新入职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对取得规定技能证书的劳动者发放补贴,合计资助在岗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次。实施新生代产业工人学历提升“圆梦计划”,资助不少于2000名在深工作一年以上、35岁以下青年产业工人接受本科或专科继续教育,提升文化技能水平。
在住房保障方面,今年我市将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质量和效率,新增开户单位11000户,新增开户个人110万人,新增归集资金370亿元,计划发放公积金贷款130亿元。
养老方面,新建8家以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资助约700个社区老年人组织开展“幸福老人”计划;为8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保险。
此外,今年将实施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重病救助、“寻找需要帮助的人”、“雏鹰展翅”低保家庭助学计划等项目,资助2000人次以上。
公共安全:“菜篮子”农产品可扫二维码溯源
公共安全方面,除了按照城市安全白皮书进行关于地质灾害边坡防治、易涝点治理、地面塌陷防治等一系列行动外,深圳将对6000台电梯进行安全监督抽查,全面开展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完成600台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深圳将签订2015年度巨灾救助保险合同,完善救助流程,受灾居民人身伤亡最高救助标准达10万元。
对于公共安全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今年将为深圳市“菜篮子”认证基地设立二维码标识,市民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出产基地的相关信息,购买放心农产品;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的质量安全抽检批次比上年增长28%以上,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环节的质量安全抽检批次比上年增长42.9%。
文化体育:向社会开放30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
今年市民文化生活将进一步丰富:将举办178场“周末剧场”等周末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举办255场文化进社区、京剧粤剧进校园等活动,放映1万场公益电影,引进6场以上文物精品展,举办8场以上免费文物鉴定;举办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
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深圳今年将培训阅读推广人300人次以上,提升阅读推广、阅读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举办爱心阅读系列活动33场,采取专家讲座、现场交流等形式,为1700名以上异地务工人员提供阅读指导服务。
更多体育赛事将在家门口举办,群众体育活动更加多元:举办“新年步步高”登山、市民长跑日、全民健身活动月、绿道骑行、绿道健步行、第十一届深圳男子篮球联赛、第十二届“深圳足协杯”足球赛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赛事。
今年起,向社会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的举措将“动真格”:在保障安全、完善设施设备的前提下,将向社会开放300所公办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
交通出行:新增10条、优化50条以上公交线路
在交通出行方面,今年深圳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加快地铁三期7、9、11号线建设,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新增10条以上公交线路,优化调整50条以上公交线路,提高新建道路和客流聚集区域的公交覆盖,原特区外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3%,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6%;对350座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标准化改造,其中95%位于原特区外。
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将加快建设和投用:坂李大道建成通车;莲塘—香园围口岸出入境桥梁、跨罗沙路桥梁开工建设,旅检大楼地下室完工;改善高新科技园、龙海家园等10个片区的公交微循环。
公共服务: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公共服务方面,今年将新开工80个以上居民小区的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创建30个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用电可靠性;开展车用燃油油品质量检测360批次以上;新建市政中压燃气管网110公里,其中原特区外98公里,扩大原特区外管道供气服务范围;加强全市给水、污水、雨水和再生水,电力、通信和工业,成品油,燃气、天然气,路灯,交通信号及公共监控等地下管线、管道的空间信息综合管理;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500万户,全市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超过1.1万个,行政服务、市政公园、文体场馆、口岸及交通枢纽等人流较为密集、窗口功能突出的重要公共场所免费WLAN覆盖率超过90%。
城市环境: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65个
在提升城市环境的13项民生实事中,包括河流治污、大气治理、垃圾分类、公园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今年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65个,增强绿道与城市公园、文化设施、历史街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连通,通达超过300个绿道“公共目的地”;推广使用国V车用柴油,对机动车注册登记执行国V排放标准;对3万辆车辆进行尾气排放路检,对1万辆公交、货运等行业车辆进行尾气排放抽检;检查督促600家施工工地落实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在全市90%以上社区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容器,统一开展12次“资源回收日”活动,加强生活垃圾收集环节管理,确保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社区服务:小民生、微民生关注家政服务
今年市政府提出,除了办好大民生,也要更多关注更贴近市民生活需求、直接增强幸福感的小民生、微民生。今年的民生菜单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在社区服务方面开列了14个项目,包括:新增80家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扶老、助残、便民等服务;新增80家社区家园网,为居民提供行政性、公益性服务;全市90%以上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妇女儿童之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社区、工业园区、学校新建50个“青春家园”青少年服务中心;新增80个“智慧社区”试点项目,为小区居民提供智能物业管理服务;创建30个宜居社区,优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强化社区安全、突出社区文化和特色;每个社区进驻一名法律顾问,每月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少于8小时的法律服务、全年在社区开展4次以上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成立两个消费热点行业专家办公室,专家顾问参与消费者咨询、投诉处理;完善家政网络服务中心平台功能,举办家政进社区等活动,方便市民获得更优质的家政服务。
行政服务:驾考新举措缓解考试积压
在政府行政服务方面,今年也将有更多举措进一步方便企业市民办事:实现省、市网上办事大厅两个网页账户互认、平台互联和数据互通,用户一次登录即可统一办理市直各部门业务;开通在深异地务工人员和本市高等院校大学生往来港澳个人游再次签注网上申请;制作深圳市互联网绿色地图,方便市民查询全市绿道、公园、林地、自然保护区分布信息;推出深圳气象数据网,供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免费下载应用气象数据和服务产品,升级“深圳天气”智能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平台,向市民提供定点降雨估测、阵风预警、灰霾临近预报及公里级雷电戒备等四种精细化气象服务等。
此外,我市今年将向社会租赁考试车辆、车载系统、监控场地等考试设施设备,在市政道路上进行部分考试科目,缓解考试人员积压问题。